这是偶尔治愈的第 14 个口述故事
城市封控期间,透析医疗资源格外紧缺,加上出行困难,依靠每周三次的规律血透以维持生命的病人时刻处于危机状态。
很多血透病人出现透析难的问题,透析中止时间超过 6 天,便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。
74 岁的上海人孙明,年轻时曾是校队的篮球运动员,插队落户后进了自行车厂,从厂里出来,自己也做过生意。他的妻子翁雪丽,71 岁,退休前是名出纳。
近几年,夫妇俩是上海洪山医院的血透病人,这是离家最近的医院,距离不到两公里。翁雪丽平时骑自行车过去,要一刻钟,丈夫开老年人代步车,比她快一些。
洪山医院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,行政上隶属于黄浦区,地理位置居于浦东新区洪山路 160 号。
3 月 24 日,因为血透室的医生中出现新冠阳性病例,洪山医院关停,全部血透病人都被判定为密接,当务之急是找到愿意接收他们的医院。
在 3 月 28 日浦东封控之前,病人们「浦东也跑,浦西也跑」 ,「流浪」在全上海的寻医路上。
翁雪丽回忆, 3 月 10 日,洪山医院也短暂关停过。期间十来天,翁雪丽夫妇在居委的安排下到其他医院做了三次血透, 3 月 23 日,他们回洪山医院做了一次血透,隔天听说洪山医院又关了。
疫情期间,血透病人对接医院的流程为:居民向居委提交申请,居委向街道上报名单,街道再往卫健委(核酸阴性的病人)或者疾控(确诊阳性或者密接的病人)上报,由这两个机构联系医院,医院收到病人名单后直接联系居民,通知前来就诊的时间。
能接收密接血透病人的医院少,一开始,居委和街道也帮不上忙。
最难的时候,翁雪丽长达 8 天没有血透。
4 月中上旬,根据需要,密接、阳性血透病人定点医院开设,出行政策相应有了调整,「流浪」的洪山病人们陆续能够达到每周两次左右的透析频率。
4 月 17 日,洪山医院重开,按照防疫规定,第一批 36 名血透病人能重返医院,翁雪丽在名单上。
然而,翁雪丽的丈夫孙明则于 4 月 11 日在家中逝世。当天下午, 4 天没有透析的孙明在上厕所时摔了一跤,再也没有醒来。
孙明离世前,没有留下只言片语;他走后,也没有任何的告别仪式。
微信公众号:偶尔治愈